第四十六课 柔 弱
人之生也柔弱,其死也坚强。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,其死也枯槁。故坚强者死之徒,柔弱者生之徒。是以兵强则不胜,木强则器。强大处下,柔弱处上。
一、人、物生死的规律
人之生也柔弱,其死也坚强。人生下来就是柔弱的,刚生下来的小孩,全身都很柔软,但长得很快,从儿童、青年、壮年、老年到死亡,死后就变得非常坚硬。
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,其死也枯槁。万物草木生长时很柔脆,春天花草树木,长出的嫩芽非常柔弱,而且很脆,一碰就断了,但生命力很强,一天一个样,秋天死后就变成了枯黄。
二、强弱与生死的关系
故坚强者死之徒,柔弱者生之徒。所以坚强的就是要死亡的,人和万物的生死说明了弱者生,强者死,越坚强越接近死亡,柔弱的就是生长的,生命力特强。
是以兵强则不胜,木强则器。所以兵强的打败仗,历史上很多例子就说明了这个问题,如火烧赤壁;木强则作器皿,树木长大了,就要被砍伐,造房子、做家具等。
强大处下,柔弱处上。强大的走下坡路,走到最高处不能再上了,所以只能往下走;柔弱的走上坡路,不能再下,只能往上走。
第四十七课 於 水
天下莫柔弱於水,而攻坚强者,莫之能胜。其无以易之,弱之胜强,柔之胜刚。天下莫不知,莫能行。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后,是谓社稷王。受国不强,是为天下主。正言若反。
一、柔弱胜刚强,人道反
天下莫柔弱於水,而攻坚强者,莫之能胜。天下最柔弱的莫过于水,它是无孔不入,塑料袋装水,其形状变化无穷。用它去攻击最坚强的,没有不胜的,如利用水的压力采煤、加工产品等。
其无以易之,弱之胜强,柔之胜刚。水的这种功能,其它任何物体都不能代替。这说明了,弱的能战胜强的,柔能克刚,柔弱的能战胜刚强,如滴水穿石等自然现象。
天下莫不知,莫能行。天下的人都知道,弱的能战胜强的,柔能克刚,但实际上都做不到,因为大家都按人道办事,弱肉强食,强的把弱的吃掉,钢刀能砍断柔绳;如果按照自然规律就做得到,也就是按道的要求就能以柔克刚。
二、圣人处事顺自然
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后,是谓社稷王。所以圣人说受国家委托之后,把这个国家交给你管理,你就是社稷之王。
受国不强,是为天下主。正言若反。委托的国家不强,你就是天下之主。人道是正确的话,实际上是错误的,不符合道德的要求。
第四十八课 至 柔
天下之至柔,驰骋天下之至坚。出於无有,入於无间。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,不言之教,无为之益,天下希及之。
一、至柔驰骋于至坚
天下之至柔,驰骋天下之至坚。天下最柔的东西,是水吗?不是,因为很多的东西,是针插不进,水泼不进的,比水更柔的东西是什么呢?那就是道,它可以在坚硬的东西中间奔驰,比如钢铁很硬,它可以在晶格之间奔驰。
出於无有,入於无间。出去的时候看不见,顺其自然就出去了,进来的时候又摸不着,没有任何感觉。
二、无为之益,亲身去体会
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,不言之教,我之所以知道无为的益处,不是言语的教育,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,必须通过自身的修炼,提高道德水平,方知无为之益。
无为之益,天下希及之。无为的裨益,是在去掉主观意识的情况下,清静自然地去做一切事情,一切事情都会圆满完成。用人道完不成的事,用道德的无为而无不为之法,就一定做得很好。但一般的人是做不到的,道德水平很高的人才能做到,这是天下很少见的。
第四十九课 含 德
含德之厚,比於赤子。蜂虿虺蛇不螯,猛兽不据,攫鸟不搏,骨弱筋柔而不固。未知牝牡之合而不作,精之至。终日号而不嗄,和之至。知和曰常,知常曰明,益生曰祥,心使气曰强。物壮则老,谓之不道,不道早已。
一、德厚可护身,毒蛇猛兽伤不了
含德之厚,比於赤子。包含的德很厚,就是说德修得很好了。道生之,德畜之。(第七十二课《生之》)德积蓄多了就可以产生道,他就好像道的赤子一样。
蜂虿虺蛇不螯,猛兽不据,过去修到一定的时候,就要进山修炼,修的德很厚,身体周围就产生一种能量场,所以蜂虿虺蛇都不能伤害他,猛兽也不怕,豺狼虎豹也伤害不了他。
攫鸟不搏,骨弱筋柔而不固。攫鸟也无可奈何,猛禽也不能伤害他。因为他的筋骨柔弱而不固定,你在这里抓,他在那里,所以毒蛇、猛兽都伤害不了他。
二、精、和、常之益吉祥
未知牝牡之合而不作,精之至。如果牝牡不相配合,万物就不会产生。万物负阴而抱阳,冲气以为和。(第六十二课《生一》)万物都是由阴阳产生的,气冲阴阳而调和。牝牡就是阴阳,道生万物就是把阴阳结合在一起,然后定型成各种物体,这是形成万物的精华所在。
终日号而不嗄,和之至。整天号叫而不说话,这是什么呢?你站在海边,海水整天哗啦、哗啦地号叫,它不会说话,这是自然生态没有被破坏,人们不去破坏自然,这是和平的标志。
知和曰常,知常曰明,知道和平的叫做常,我们应该知道,自然生态平衡是不能破坏的,应该爱护它,这是人人都应懂得的常识。知道这种常识的人,才算是明白人。
益生曰祥,心使气曰强。不破坏自然,有益于人们的生存,这就叫吉祥;工作遇到困难时,下定决心去克服困难,这时心里发出气体叫坚强。
三、生、老、病、死,这就是不道
物壮则老,谓之不道,不道早已。任何物体壮大后就要衰老,这是为什么呢?因为万物都是自生自灭的,自己生长自己消灭,人生人、猫生猫、种瓜得瓜、种豆得豆,这些都是自己生长、壮大、衰老、病死,这就是不道,这种不道早已存在,各物种一开始产生的时候就存在了。
第五十课 歙 之
将欲歙之,必固张之。将欲弱之,必固强之。将欲废之,必固兴之。将欲夺之,必固与之。是谓微明。柔弱胜刚强,鱼不可脱于渊,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。
一、修练微明之法
将欲歙之,必固张之。在吸气之前,要想多吸气,必须加强肺活量的练习,增强肺部张力,深呼吸的容量就很大。
将欲弱之,必固强之。要把自己变成弱者,不自私自利,为人处下,但又不至于被淘汰,必须做到坚强有力。人道减弱了,道德的能量加强了,别人要吃掉你,吃不了。
将欲废之,必固兴之。要废弃的东西,不能靠行政命令的办法,宣布作废了事,这样会遭到不了解情况人的反对;必须先使它很兴盛,让大家都认识到它是错误的,自然就会抛弃它。
将欲夺之,必固与之。是谓微明。想要获得那种东西,必须先将自己的心献给他。公司老板要你做的事,你必须全心全意地完成,他相信你,就会把想要的东西给你,这就叫做微明。
二、弱胜强,必须鱼不离水
柔弱胜刚强,鱼不可脱于渊,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。柔弱的要战胜刚强,必须修道修德,道似水,修道修德的人似鱼,鱼不能脱离水,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弱之胜强。国家的武器不能拿来向人民示威。
第五十一课 大 成
大成若缺,其用不弊。大象若冲,其用不穷。大直若屈,大巧若拙,大辩若讷。躁胜寒,静胜热,清静为天下正。
一、成、象用无穷
大成若缺,其用不弊。如果把大成开个口,一个圆圈是大成,圈内阴阳分开白与黑,一分为二明显分界开了口,阴阳鱼形成是太极,这时道德的知识随用随到勿需求。
大象若冲,其用不穷。把大象冲开了,大象就是通道,走出通道就上了一个新台阶,新知识更多了,用时就无穷无尽。
二、成、象变化多
大直若屈,大巧若拙,这就好像使最直的东西屈服,也就是直的可变弯,弯的也可拉直;最精巧的东西变得很笨拙,笨拙的东西也可变精巧,这说明万物都是不断变化的。
大辩若讷,躁胜寒,静胜热,清静为天下正。两人辩论时,越辩越激烈,把大辩论变成了呐喊。一个急躁大喊大叫,一个静坐慢慢说,表面看急躁的人胜过冷静的人,实际上是清静的人胜过热闹的人,所以清静就能使天下人走上正道。
第五十二课 佳 兵
夫佳兵者,不祥之器。物或恶之,故有道者不处。君子居则贵左,用兵则贵右。兵者,不祥之器。非君子之器,不得已而用之,恬淡为上。胜而不美,而美者,是乐杀人。夫乐杀人,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。吉事尚左,凶事尚右。偏将军居左,上将军居右。言以丧礼处之。杀人之众,以悲哀泣之。战胜,以丧礼处之。
一、封建军队的本性
夫佳兵者,不祥之器。最好的军队,是不吉祥的东西。是指封建社会的军队,都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,欺压老百姓,人民见了军队就跑,这叫逃兵荒。你不跑就被抓去当兵、服劳役,吃不饱、穿不暖、挨打、受骂等,所以人民就害怕封建军队。
物或恶之,故有道者不处。因为封建军队为了维护封建统治,残酷地镇压人民,奸淫、烧杀无恶不作,任何东西都厌恶它,所以修道修德的人是不取的。
二、左右论大小,分优劣
君子居则贵左,用兵则贵右。过去皇帝上朝时,左边是文臣,右边是武将。君子之位贵在于左,君子动口不动手,左边为大;武将的位置则在右,他要杀人,要强占邻国领土,所以不好、为小。
三、封建时期,好铁不打钉,好男不当兵
兵者,不祥之器。旧社会当兵的,也是欺压百姓的人。秀才遇到兵,有理说不清,他不给你讲道理,你不听他就拳打脚踢,所以老百姓怕见到兵,把他看成是不吉祥的人。
非君子之器,不得已而用之,旧社会的兵,不是当君子的材料,要他动口不动手,那是办不到的。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,非要利用军队保卫国家安全时,才能使用他。
恬淡为上。胜而不美,把军队看淡一些为好,要爱好和平,使人民安居乐业,不要经常想到打仗,打了胜仗也不是美事。
四、以和为贵,战争民遭殃
而美者,是乐杀人。过去战争的美,美在那里呢?美就美在乐于杀人,杀的人越多越好,这说明你很勇敢,还要受嘉奖,成为战斗英雄,出人头地。
夫乐杀人,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。乐于杀人的人,他是不可能取得天下的。历史上很多乐于杀人的人,见人就杀,其结果怎样呢?最后还不是自取灭亡。
五、左右辩吉凶
吉事尚左,凶事尚右。吉利的事在左,善事、喜事都放在左边;凶杀之事在右,凶事、丧事都放在右边。
偏将军居左,上将军居右。言以丧礼处之。过去元帅府里都是当兵的,偏将军只是出谋划策,没有生杀大权,所以偏将军的位置在左边;上将军位于右边,因为上将军有生杀大权,这个人是杀或不杀,这一仗是打或不打,都是由上将军说了算,所以用丧礼来对待他。
杀人之众,以悲哀泣之。历史上一场大的战争打下来,杀的人太多,尸骨遍野,血流成河,死伤惨重,令人目不忍睹,所以只有用悲哀来祭奠他们。
战胜,以丧礼处之。打了胜仗,这就说明你杀人最多,也不是什么好事,所以你还是排在右边,仍用丧礼来处理。
第五十三课 大 国
大国者下流。天下之牝,天下之交,牝常以静胜牡,以静为下。故大国以下小国,则取小国。小国以下大国,则取大国。故或下以取,或下而取。大国不过欲兼畜人,小国不过欲人事人。夫两者,各得其所欲,大者宜为下。
一、万物都是牝牡相交,传宗接代
天下之牝,天下之交,天下万物都是自生自灭的,要自己生长,那么天下的雄性,必须与天下的雌性相交配,只有这样各物种才能做到不断地繁殖生长,传宗接代。
牝常以静胜牡,以静为下。动物都是牝守住牡,结果牝经常以静胜牡,以清静作为低下,所以处下反而取胜。
二、大国以取,小国而取
大国者下流。故大国以下小国,则取小国。大国处于下流,大国愿意处下,小国就愿意归顺于你,这样就能长期保持大国地位;故大国占领小国,它要以强凌弱,必须派军队去强占,也可取得小国。
小国以下大国,则取大国。小国服从大国,你要占领也可以,我们缺吃少穿,生产也没有搞好,你得帮我们把生产搞好,拿吃的穿的来,这样就可得利于大国。
故或下以取,或下而取。所以处下就可以取得,大国对小国客气些,多帮助些,就可得到小国的支持,小国在下面也可以获益。
大国不过欲兼畜人,小国不过欲人事人。大国不过兼并后想把人当成奴隶,把小国人民当成牛马来使用,叫干啥就干啥;小国不过想把人当作人来看待,要求尊重人权,不能当成奴隶、牛马来使用。
夫两者,各得其所欲,大者宜为下。大国和小国这两者,只要大国愿意处下,小国愿意服从大国,各自都能使自己欲望得到满足,这两者大国处下最好。
第五十四课 不 武
善为士者不武,善战者不怒,善胜敌者不与,善用人者为之下。是谓不争之德,是谓用人之力,是谓配天古之极。
一、人之四善
善为士者不武,善战者不怒,善于当士兵的不尚武,会当兵的不去学习那些杀人的技术,这样可以少杀人或不杀人;善于打仗的不乱杀,必须杀的才杀,可杀可不杀的坚决不杀。
善胜敌者不与,善用人者为之下。善于战胜敌人的不给以正面冲突,首先避开敌人的锐气,把它拖到精疲力竭的时候,再出奇兵制胜;善于用人的会处下,没有官架子,整天都和群众在一起,了解每个人的长处和短处,用其长,人清爽,事半功倍效率长。
二、人之三谓
是谓不争之德,是谓用人之力,是谓配天古之极。这就叫做不争之德,做到上面四善,就做到了不争之德;也是用人得当,能扬长避短地用人,大家都很高兴,效率必大增;这就叫做天人配合适宜,天时、地利、人和三者结合在一起,事事皆如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