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课  

       道,可道,非常道。名,可名,非常名。无名,天地之始。有名,万物之母。常无欲,以观其妙。常有欲,以观其徼。此两者,同出而异名。同谓之“玄”,玄之又玄,众妙之门。

       这一课讲的是“道”。道德经里面好多课都在讲道,应该集中在这一课里把道讲详细一些,因为这一课题目就是道。今天我们在这一课里把道作为重点,着重讲道。

      道,可道,非常道。这一句话就把道讲得非常灵活,就是道可以叫道,也可以不叫道。为什么呢?为什么可以不叫道呢?就说明它是变化的,这个时候是这个样子,等一会它又变成另外一个样子了,它也可以叫其它的了。因为道是宇宙的本原状态,也和我们人的生命的本质状态一样,是有联系的。它是无边无际、浩瀚无比的,没有一个词能够准确地定义它。名,可名,非常名。你说可以叫名嘛,可以叫道这个名字,也可以不叫道这个名字。从名字上来讲,它是变化的,变化无穷的。可以叫这个名,也可以不叫这个名,叫其它名字。

       不叫道这个名字,又叫什么呢?从名字上来讲,第六十三课“混成”就讲了的,吾不知其名,字之曰道。就是我不知道“道”的名字,叫什么名字好呢?我把它的名字叫做“道”。老子就给它取个名字,李聃就给它取个名字叫“道”,道这个名字就是老子取的。用道这个名字来表示整个宇宙的本原状态,也表示出万物生命的本质状态。

       他接着说,可以叫道,强为之名曰大,大曰逝,逝曰远,远曰返,这就说明它可以叫其它名字。也就是说,“道”也可以叫“大”,为什么叫“大”呢?因为它很大嘛,其大无比,没有东西比它再大的,道是最大的了。那么也可以叫“逝”,为什么可以叫“逝”呢?因为它太大了,就看不见了。你一看,因为太大了,慢慢就消逝了,也就看不到了,所以可以叫“逝”。当然,也可以叫“远”,为什么会消逝呢?这个道怎么看过去会消逝呢?因为距离我们太远了,所以也可以叫“远”。又可以叫“返”,为什么?因为地球是圆的,我们如果站在这里,一直往东半球走,绕过西半球,又走还原了。从无穷远走走走,绕着地球走了一圈,又走回来了。所以可以叫“返”,返回原地了。所以道叫什么名字都可以,为什么什么名字都可以叫呢?因为它是变化的,不断地变化。什么名字都可以叫,也可以说没得名字,所以无名也就是道。从名字上来讲,就把道讲活了,它不但大,而且是变化无穷的。

       那么,“道”像什么样子呢?是唯心的,或者是唯物的呢?这个问题要说清楚。第六十三课“混成”也讲了的,头几句话就讲清楚了,有物混成,先天地生。道是什么东西组成的呢?是由物质混合而成的。当然,这从其它课文也可以看到。道可以是什么物质混合而成的呢?阴离子、阳离子、混合物、化合物,各种元素。比如化学的周期表,元素多得很。这些物质,有混合的,有化合的,有游离状态的,由这些东西组成,它是由物质组成的。它在天和地之前就产生了,就是没有天地之前,就有道。这是说明它是物质的。

       这个道是物质的,是一个方面。还有稍为奥妙一点的,比如第六十五课“孔德”讲的,道之为物,唯恍唯惚。这就讲的明白了,道是一种物质,这种物质一恍一惚的。前头讲道是物质混成,这里又讲稍为高一点,就是道是一恍一惚的物体,这个物体也算是道的一种表现形式。这就是说,道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呢?唯恍唯惚,是什么样子呢?唯恍唯惚你要说具体一点啊。惚兮恍兮,其中有象嘛,就是忽然一恍,就看到了个人象。我们人都看得到,看到这么多人象。我们人的眼力有好有坏,眼力好点的,拿远视眼来说,距离他很远的一个人,他早就看到了。但是近视眼就看不到,他说没得人。所以有的看得到,有的看不到,也是自然的。有的先看见,有的后看见,看见那些象,那不是自然的嘛。当然人有好人又有坏人,有善人也有恶人。看见好的,不要太高兴;如果是看见不好的,也不要害怕。本来事物当中就存在好坏,你有什么怕头呢?这也是道的一种表现形式。道的表现形式又讲了一种。

       恍兮惚兮,其中有物。恍恍惚惚的,看到了一些东西。为什么要讲恍恍惚惚的?因为任何一种物体都有光,没有光,你根本就无法看见。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,舞台上演戏,灯一黑,本来站满了人的,你看不到。灯一亮,一恍,就看到了嘛。那光色换一下,换一种光色,那个人又变了样了,这不是自然的嘛。那些景物又变了形式了,变了样了,颜色都不一样了。所以他说恍恍惚惚的,都有光才看得见。看到了一些东西,这些景象也是道的一种表现形式。比如我们看所谓空中楼阁,为什么看得到空中楼阁呢?那不是一种表现形式嘛。海市蜃楼,为什么看得到呢?但是你抓也抓不到。所以整个大道是无奇不有,我们不知道的东西还多着呢。这里讲的不是又深入一些了嘛。

       有的他说,我还是不懂,你那个道还是没讲清楚。我们再看看第六十七课“不见”,这一课讲了嘛,其上不皦,其下不昧。你说道象什么样子呢?其上不皦,就是上面白不白的。其下不昧,下面黑不黑的,这就是道的形状。其上不皦,其下不昧这个东西怎么样呢?这就是是谓无状之状,无物之象,这就叫做没有形状的形状,没有东西的形象。他说那我就不懂了,不懂你看电影嘛,电影在银幕上放,你看那些人,做事啊说话啊,那不是你看得到嘛。有形状,但是你抓不抓得到呢?没有东西的形象嘛,那些事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。

       下面接着又讲了,迎之不见其首,随之不见其后。也就是对面走过去看,有没有头呢?看不到头在哪里。跟在后面去看,看不看得到它的尾巴呢?没有尾巴。一般的都是有头有尾,这个无头无尾。这是什么东西呢?这就是执古之道嘛,这就是原始大道,那还不是讲道的形状。

       如果说还不具体,我们再看一下讲具体形象。道德经第三十四课“之道”这一课讲的,天之‘道’。其犹张弓与。天之大道象什么样子呢?好像张开的弓一样。就是你把弓一拉开,那不是张开了嘛。转它一圈,形成的这个物体,就是道的形状。这就是讲道的形状。

       他说还不具体,能不能再讲一个具体的呢?第七十课“一毂”也讲了的,三十辐共一毂,当其无,有车之用。大道像什么样子呢?像一个车轮一样,这够具体了嘛。车子你天天看到的,像个车轮子,有三十根轮辐,中间做了一个空孔,穿轴,这还不是讲大道的形象嘛。大道像这个样子,像我们天天见到的车轮一样,可以吗?讲了这么多形象、表现,那都是讲道,当然还有其它的话。我们可以说,道德经把道讲得淋漓尽致了,这要靠我们自己去理解它。说了以后,只是抛砖引玉,你们大家去琢磨,去想。

       他说这个道怎么理解得到呢?单从文字上是没有办法理解的。就从这些文字上,你讲了这些,但是还是不知道。只有通过修道修德才能理解,这是核心。你要理解这个道,你必须要修道修德,才能够理解。通过修道修德,你自己去感受到了,那么就进入了那个状态。那个景色,你自己看到了,那你就理解了。你不修道修德,你怎么知道呢?你在那个状态中,看到了人物,看到了山山水水、自然景象,你就容易理解了。所以要靠你自己在修道修德的过程中去理解。不修,你就想理解那个道,那就很难了。

       上面讲的道,就是这个样子。各种形象也讲了下,非得自己去理解。所以叫道这个名字也可以,叫其它名字也可以。说来说去,它是个无状之状,无物之象。也就是说,没有个固定的形状,它是不断变化的,没有东西的形象。道的形象随时随地都在变化,我们要具体讲它的形象,只能说个瞬时的形象。这个瞬间是这个样子,过一个时间,它又不一样了。下一个瞬时,又变化了,又是下一个瞬时的形状。这要靠自身修道修德,修到那个境界、那个层次了,看到大道的样子,你不是就明白了嘛。那不消说的,你就明白了。所以叫这个名字也可以,叫那个名字也可以。实际上还不是没有名字,实际是没有名字。所以无名就是道,道也可以叫无名。

       接下来就是讲无名,天地之始。有名,万物之母。上面那些就是讲道,可道,非常道。名,可名,非常名

       无名,天地之始。无名的“道”,产生了天和地。就是说明我们看到的那个天和地,是怎么来的呢?是无名的道产生出来的。有些要问了,那天是怎么产生的呢?地又是怎么产生的呢?我们要讲清楚无名的道产生了天和地,就来讲一下。

       天是怎么产生的?先讲一下天。道是怎样产生天的呢?首先就拿一个银河系来讲。银河系的形状象什么样子呢?象一个椭球体,也就是个鸭蛋。按经纬度定位,划出经线和纬线,然后定十万个聚阳点在椭球体的表面上。十万个聚阳点上,阳离子来了,它都吸收,吸收在一起。所以太极阳鱼眼睛是个通道,送出来的阳离子就向十万个聚阳点积聚,越积越多,越积越大,那不是就成了个恒星了嘛。所以那恒星就全是阳离子集中的地方。它全都集中了,有没有分散的呢?喷射出来的呢?当然有。周围散漫出来的这些阳离子,呈游离状态,中间再掺杂一些阴离子,同时染上颜色,这样天就形成了。十万个恒星周围的保护层就形成天,十万个天就形成了。这就是形成天的过程。

       我们再讲一下地是怎样产生的。例如恒星,我们这个恒星,太阳系,太阳是我们这个恒星系的核心。以太阳为中心,划出九条椭圆形的轨道。每条轨道上设置一个聚阴点,阴离子都向这里集中。太极的阴鱼眼睛是个通道,输送出来的阴离子就向聚阴点集中,形成了星球体,比如我们地球就是其中一个。阴离子集中起来就形成星球体,周围还有散漫出来的阴离子,包围在这个星球体的周围,再加上一些阳离子掺杂在里面,就形成了保护层。对于地球来说,就是我们的大气层,大气层就是地球的保护层。地球就是那么来的。

       所以,无名,天地之始,无名的道就是这样,产生了天,然后再产生的地,就是这样来的。

       有名,万物之母是什么意思呢?有了固定名称后,那它就是万物之母了,由此母而产生的万物。有固定名称的天,我们太阳系那个天,和我们的地球,还有其它星球。有了固定名称天和地之后,就产生万物了。如象我们地球,地球这个名称已经固定了,那么在地球上就产生了什么?人嘛。有了人,万物也就生长起来了。万物的母亲是谁呢?人和万物的母亲又是谁呢?都是生长在地球上的嘛,所以它的母亲就是地球,地球为这个万事万物之母。因为地球有名了,它的名称就固定了,所以它是万物之母。有名,万物之母就是讲的这个意思。如果没有这个地球,就不会产生人和万物了。正因为有了它,就产生了。

       但是万事万物,都是要死的。万物有生的,就有死的。这是什么道理呢?因为万物都是自生自灭的,自己生长,自己消灭。比如人生人,猫生猫,狗生狗,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,那不是自己长的自己嘛,自己生长、自己消灭。这本来就不符合道。自生自灭那是不符合道的。怎么才能符合道呢?那就必须要修道修德。

       怎样来修道修德呢?下面讲得很清楚。常“无”欲,以观其妙。常“有”欲,以观其徼。那就说明,你要符合道,就要修道修德。人是这样,万物都是这样。万事万物就以人作为代表修道修德,并不是说只是人修道修德,万事万物都要修,就拿人作为代表。人修道,作为万事万物的代表。修道一个是常无欲,一个是常有欲,这两种不一样。我们修道修德,要常无欲,以观其妙。也就是说,修道修德要无私心,没有欲望,无私无欲,你才能够守静。守静的结果怎么样呢?以观其妙,这不是说清楚了嘛,这样方能观察其中的奥妙。其中是指的哪里呢?其中的奥妙,就是指的道的奥妙。有时候看到山山水水,各种景物,或者其它形象,这就是奥妙嘛。你修,就看得到这些道的奥妙。所以,我们修道修德的时候要无私无欲,一守静就自有奥妙,你就体会到了。虽然都是修道修德,还有一种人就是有欲,常有欲。就是修道修德,背道德经的时候有私心欲望。有私心欲望,你能不能守静呢?那就不能守静嘛,守不了静。不能守静,要么什么你都看不见,要么就是以观其徼,即使看到的一点也是很有限的,也就是看到一点表面现象。所以我们修道修德就要常无欲,不要做常有欲的,那就不行。

       此两者,同出而异名。此两者,就是这两种人都是在修道,此两者同是为了修道修德,都在那坐着背道德经。一个有欲,一个无欲,而结果各不相同。此两者,即是一种常无欲的人,另外一种就是常有欲的人。为什么叫“同出”呢?就是这两者都是为了修道修德,都是同时坐下来在这里背道德经。但是,各人的情况不一样,一个有私心欲望不能守静,一个没有私心欲望能够守静,那么他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,这就叫同出而异名。有些修道修德的人硬要跟人家比,我修的时间比他还长些,为什么我还不如他呢?你看,那怎么能比呢?一个有欲,一个无欲,大不相同的。就看你守不守得了静,那是关键。

       同谓之“玄”,这两者都在叫“玄”,有私心的也叫玄,无私心的也叫玄。就是有私心欲望的跟没有私心欲望的都在叫“玄”,但是玄得不一样。有欲望的就在表面玄,在门外玄。没有欲望的就在门里面去玄,就是在门内玄。那就不一样了,一个是门外汉,一个是门内汉,所以不一样。

       玄之又玄,众妙之门。玄!玄!玄!就能玄入道门。我们修道修德的信息是经过通道,呈螺旋式地上升的。它在通道是左上玄,向左上,不断地玄进去,玄上去的。众妙之门,就是大道之门多得很。众妙嘛,大道之门无穷多。每个道门,门外头有条路,连接一条通道。通道也是无穷多条,这也是很自然的。我们修道修德的叫道门,其它的各行各业实际上都是有门的,各行各业都有门。不要以为那个门专门是道门,其它都是门。各行各业都是门,七十二行,行行都有门,行行都出状元。行行为什么出状元呢?状元他就是进了这个门,在门内,是有成就了。但是,其他的不是状元的,就在门外嘛,还没有进到门内,他还是个门外汉。这个众妙之门,实际上是大道之门。奥妙之门多得很,只要苦修炼都能进,不是进不了的。因为七十二行,我要用心钻这一行,我也可以钻进去,做出特殊贡献,也可以做状元。要提高道德水平,不是做不到的,都做得到,就要看你有没有这个决心去做。这个道和德不是修不上去的,道门不是进不了的。问题就看你愿不愿意进,能不能坚持修到底。只要你坚持修,就能够达到目的,都行的。

       这就是讲道,这一课讲道,就把道讲得比较清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