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七课 为 大

        大道汜兮其可。万物恃之生而不辞,功成不名有,衣养万物而不为主。常无欲,可名於小矣。万物归焉而不为主,可名为大矣。以其终不自为大,能成其大。

        一、大道似流水

        大道汜兮其可。万物恃之生而不辞,大道如汜水那样长流可以吗?太上老君出生于河南鹿邑县,旁边有一条汜水河,大道信息如河水长流不息,万物靠它生长而不推辞。

        功成不名有,衣养万物而不为主。成功后而名不归己有,万物都生长繁荣了,而成绩不归为自己所有,依靠它滋养了万物,而自己却不为主,自己不愿意当主人。

        二、伟大人物的形成

        常无欲,可名於小矣。经常不存在私欲,没有私心和欲望,可是对名誉看得很轻,不为名利去争斗。

       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,可名为大矣。万物都来归顺而不愿意当主人,有的是慕名而来,可是名声太大了。

        以其终不自为大,能成其大。名传出去了,这时要始终不自高自大,所以就能成为最伟大的人了。

第三十八课 不 立

        企者不立。跨者不行。自见者不明,自是者不彰,自伐者无功,自矜者不长。其在道也。曰余食赘行,物或恶之,故有道者不处。

        一、人道四自路难行

        企者不立。跨者不行。四自不除,如脚跛了站不起来,即使站起来了,也不平衡;跨跃的不算走路,这不能长期坚持。

        自见者不明,自是者不彰,自认为不错这是不明智的,人总是看自己的优点多,找别人的缺点,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;自以为是的实际是糊涂,主观认为做得都对,别人认为都是错的。

        自伐者无功,自矜者不长。别人种的树长大了,你自作主张去帮别人砍伐了,别人不但不感谢你,反而找你打官司,要求赔偿,所以自己砍伐的没有功,反而有罪。自矜的不会长久,自以为了不起的人,脱离群众,没有人支持是不可能长久的。

        二、修道修德四自是包袱

        其在道也。主要在于大道。从人道来讲,四自还勉强说得过去,对修道来讲,它就是障碍、包袱。

        曰余食赘行,物或恶之,故有道者不处。这叫做吃多了难行走,四自丢不掉,修道修德好像吃多了胀得要命,修也修不动、无长进,这种东西很厌恶,我们修道修德的人必须下定决心,丢掉人道四自的包袱,轻装前进。所以有道德的人是不会那样做的。

第三十九课 为 之

      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,吾见其不得已。天下神器,不可为也。为者败之,执者失之。故物或行或随,或戏或吹,或强或羸,或挫或隳。是以圣人去甚,去奢,去泰。

        一、有为取天下难矣

      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,吾见其不得已。想打仗来夺取天下,这是人道争斗的必然,争斗的最高形式,就是战争,在战场上争个你死我活,我看那是不行的,原因何在呢?

        天下神器,不可为也。天下的意愿,即天下人民都爱好和平,希望安居乐业,反对战争,这是不可违背的。

        为者败之,执者失之。违背了天下人民的意愿,招致人民的反抗,所以就要失败;固执的人就会失去它,机不可失,时不再来,做任何事情,机会到了就要抓紧实现,固执或犹豫不决就会失去机会。

        二、人对事物的取舍,各有所好

        故物或行或随,所以任何一件事情的取舍,你必须有个明确的态度,不能脚踏两只船,否则将一事无成。

        或戏或吹,或强或羸,或挫或隳。或游戏或吹风,可选择其一,或争强好胜,或不争强好胜,或失败或隳落,或失败为成功之母。

        是以圣人去甚,去奢,去泰。所以圣人去掉过头的,去掉奢侈的,不铺张浪费,去掉多余的。

第四十课 抱 一

        曲则全,枉则直,洼则盈,敝则新,少则得,多则惑。是以圣人抱一,为天下式。不自见故明,不自是故彰,不自伐故有功,不自矜故长。夫唯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。古之所谓曲则全者,岂虚言哉,诚全而归之。

        一、事物的两面性

        曲则全,枉则直,曲线就能还原,因为地球是圆的,只有走曲线才能走还原,从东半球开始,绕过西半球,最后返回原地;枉是一种画直线的工具,有枉就能画直线。

        洼则盈,敝则新,洼地水就能装满,水往低处流嘛,凸地就没有水;不用旧的就只能用新的,旧的不去,新的不来。

        少则得,多则惑。少就可以自己获得,如果收入少,自己得了别人也没有意见;如果收入多了,如何分配?谁多得,谁少得,分配不均,争斗不停,所以多了反而迷惑了。

        二、圣人以四不自为学习模式

        是以圣人抱一,为天下式。所以圣人只取其一,也就是取最好的一种,作为天下人学习的模式。

        不自见故明,不自是故彰,不自己夸自己的是明白人,你做了好事,别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,到时候人家自然会夸奖你;不自以为是的是聪明人,做任何事都不要自作聪明,多听听群众意见,这样才不会犯主观、片面的错误。

        不自伐故有功,不自矜故长。别人要你做的事所以有功,不是自充能干,而是别人请你去帮他做事,所以有功,别人就感谢你;不自命不凡的故能当官长,你能谦虚谨慎,虚心处下,在需要的时候,大家都推举你当官长。

        三、不争胜,曲全存

        夫唯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。唯一的是不与人争斗,大脑无为,忍而不争,心静信息自然会调整,所以天下人没有能战胜他的。

       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,岂虚言哉,诚全而归之。古人所说的委曲求全的人,有没有呢?这不是假话,确实存在,修道修德的人必须做到委曲求全,这全都是真的。

第四十一课 无 事

        为无为,事无事,味无味,大小多少,报怨以德。图难於其易,为大於其细。天下难事,必作於易。天下大事,必作於细。是以圣人。终不为大,故能成其大。夫轻诺必寡信。多易必多难。是以圣人犹难之,故终无难矣。

        一、为、事、味、多少,报怨以德

        为无为,事无事,味无味,一切行为都要无为,一切行为都不要通过大脑来指挥,而是通过信息来指挥。做任何事都要无事,做任何事都不能完全想好了再做,否则很容易造成主观反客观,招致事业的失败;做事必须顺其自然,以事物的客观规律为主,没有主观意识的框框,主观随客观的变化而变化,所以万事皆如意。吃任何东西都不要去知其味,要知其味心计费,符合口味饱食赘,不合口味多浪费。

        大小多少,报怨以德。任何东西都不要去管它大或小、多或少,不要斤斤计较,全都应该以德去报答。

        二、人道对难、易,大、小的态度

        图难於其易,为大於其细。人道的核心就是自私自利,做事总是推掉困难贪图容易,把难做的推给人家,自己拣轻的做;只做大事不愿做小事,做小事就是大材小用,结果是大事做不来,小事又不做。

        三、圣人对难、易,大、小的态度

        天下难事,必作於易。但天下困难之事,它是怎样形成的呢?它是由容易的事累积起来的,累积多了就形成了难事。要解决难事,必须从容易的做起。容易的事做完了,难事也成功了。

        天下大事,必作於细。天下的大事业,如过去改朝换代,做开国皇帝,起初也是从一件一件的小事做起,小事做多了,大事也就完成了。所以大事必须从小事做起。

        是以圣人。终不为大,故能成其大。所以圣人,始终不做大事,只做小事,把小事做完了,大事也做成了,所以能够做成大事。

        四、待人接物之道

        夫轻诺必寡信。多易必多难。对随便许诺的人不可轻信,轻信了就容易上当、受骗;把事情看得太容易了,做起来必然困难多。有的人往往是在所谓的小事上犯错误或失败,就是这个缘故。

        是以圣人犹难之,故终无难矣。所以圣人把困难看得更多,遇到任何困难都有办法去克服、战胜它,终究困难不多。

第四十二课 不 知

        知之不知,上。不知知之,病。夫唯病病,是以不病。圣人不病,以其病病,是以不病。

        一、知而不知,好

        知之不知,上。知道的并不说自己知道,不到处去吹嘘自己,谦虚谨慎,不骄傲自满,这是最好的。

        二、不知而知,病

        不知知之,病。自己不知道硬说知道,有的人知道一点表面现象或根本不知道,却到处去吹嘘,真是半罐水响叮当,称天上地下的事情他都知道,这实际是病,是吹牛的毛病。

        夫唯病病,是以不病。唯一的是知道这是一种病,只有认识到这是一种不好的毛病,下决心去改正它,就不会犯这种病了。

        三、圣人不病的原因

        圣人不病,以其病病,是以不病。圣人之所以没有这种病,是因为他知道这是一种病。自己不知道,还要到处去吹嘘,这种虚伪表现自己的手段,圣人是不会做的,所以才不会犯这种病。

第四十三课 易 持

        其安易持,其未兆易谋,其脆易泮,其微易散,为之於未有,治之於未乱。合抱之木,生於毫末。九层之台,起於累土。千里之行,始於足下。为者败之,执者失之。是以圣人。无为故无败,无执故无失。民之从事,常於几成而败之,慎终如始,则无败事。是以圣人欲不欲,不贵难得之货。学不学,复众人之所过,以辅万物之自然,而不敢为。

        一、自然规律不可违

        其安易持,其未兆易谋,在平安时期容易保持,做什么事情都可以长期坚持下去,不致半途而废;事情未发生之前易于谋划,好事会做得更好,坏事通过谋划之后,就可以避免其发生或减少其损失。

        其脆易泮,其微易散,脆弱的东西容易摔坏,如瓷器、玻璃等脆性材料做成的东西,很容易破碎;微小的东西容易散失,如绣花针掉在地下就很难找到,一根长棍子掉了,很容易找到。

        为之於未有,治之於未乱。在出事之前就要预计到它的发展,如哥们要你帮忙去打架,可能把别人打伤、打死,考虑到它的恶劣后果,就可婉言拒绝;未乱之前就要着手治理,乱子没有闹起来就治理好了,这样就不会造成损失。

        合抱之木,生於毫末。合抱的大树,几个人或十几个人合抱的参天大树,都是从很小的树苗生长起来的。

        九层之台,起於累土。九是数字中最大的,九层高台,也就是最高的台子,也是由泥土堆成的。

        千里之行,始於足下。行走千里,都是一步一步地走到的。过去都是走路,现在可以坐汽车、火车、轮船、飞机,但它总离不开公路、铁路、航线,从起点依次走到终点。

        为者败之,执者失之。不按这个做的就要失败,违背了自然规律,什么也做不成功;固执的也会失去机会,机会来了,不能犹豫不前,一旦失去了就是自找苦头。

        二、圣人对待自然的态度

        是以圣人。无为故无败,无执故无失。所以圣人,不勉强做任何事情,一切顺其自然,顺应客观规律去完成自己的工作,所以不会失败;对任何事物都不固执,不带主观意愿就不固执己见,客观发生了变化,主观也随客观改变,这样就没有做不到的事,故无任何损失。

        三、人对待自然的态度

        民之从事,常於几成而败之,人民所从事的事业,都是按自己想好了的一套办法去做,遇到很大困难时,也就是说主观与客观发生极大矛盾的时候,仍然用主观的办法,拼命地去干,经常是在接近成功的时候,也是最困难的时候失败的。

        慎终如始,则无败事。怎样才不会失败呢?在结束时也要和开始时那样慎重处之,在最困难的时候,必须拿出开始时的决心和信心,千方百计地去克服困难,这样就不会失败了。

        四、圣人回归自然的途径

        是以圣人欲不欲,不贵难得之货。所以圣人的欲望就是不欲,圣人要把最后一点欲望也消除。消除欲望的最好办法,是不看重难于得到的物品,货物是由钱买来的,不看重钱财是消除欲望的关键。

        五、人回归自然的途径

        学不学,复众人之所过,学是从不学开始的,你没有修过道德,所以要学习。修到一定的时候,就要恢复大家的全部过失,也就是恢复人道的过失,自私自利,骄傲自满,目空一切,老子天下第一,把人道的过失全都暴露出来,看你是否有决心抛弃它。

        以辅万物之自然,而不敢为。坚决抛弃对万事万物的人道处理方法,辅助万物自然成长,决心对万事万物的处理,符合自然法则,符合道德的要求。具体地说,就是要符合《道德经》的要求,这样你的道德水平就提高了,脱离人道的范畴,进入圣贤的范畴。道德就会帮你逐步实现这一目的,最后功劳不归道德所有。

第四十四课 其 政

        其政闷闷,其民淳淳,其政察察,其民缺缺。祸兮福所倚,福兮祸所伏。孰知其极,其无正。正复为奇,善复为恶。人之迷,其日固久。是以圣人。方而不割,廉而不刿,直而不肆,光而不耀。

        一、其政其民的关系

        其政闷闷,其民淳淳,掌权的闷闷不乐,掌权的为什么会闷闷不乐呢?他随时随地考虑到人民的疾苦,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,清正廉洁,勤俭治国,所以就闷闷不乐;人民的负担减轻了,收入增加,生活就富裕了,有酒有肉吃得很好,有的人就喝得酩酊大醉。

        其政察察,其民缺缺。当政的不断检查,如秦始皇修长城,派军队监督老百姓修,不修就要你的命,慢一点鞭子就打来了;但人民始终不断缺席,你有政策,他有对策,借故肚子疼、头疼,请病假休息、磨洋工。

        二、祸兮福兮之迷

        祸兮福所倚,福兮祸所伏。坏事中也包含了好事,我们去做一件工作,结果失败了,这是一件坏事,但其中也包含了一些好的因素,我们利用好的因素,把失败变成了成功之母;好事中也包含着坏事,我们办喜事或工作成功了,这是一件好事,但其中也包含了一些坏的因素,太高兴了,高血压等病一发,甚至于送了命。

        孰知其极,其无正。谁知道它的终极呢?坏事中包含的好事,好事中包含的坏事,各占几成呢?你说得清楚吗?这是变化的,是没有办法说清楚的,所以没有正确的答案。

        正复为奇,善复为恶。好事坏事各占几成呢?这是说不清楚的,但它有个趋势是可以说的,正过头就为奇,好事做过头了就变成坏事,善过头就变为恶。你做善事,见人就帮,坏人、恶人你帮他们养好了,他杀人放火,坑害别人更有劲了,结果反而做了坏事。

        人之迷,其日固久。人民之所以迷惑,对这些事情不理解,处理不当,已经是很久了。

        三、圣人的思维不乱

        是以圣人,方而不割,廉而不刿,所以圣人,方寸不乱,也就是大脑思维不乱,以《道德经》为准,符合《道德经》的就做,不符合的就不做。不要想拣便宜,便宜无好货。

        直而不肆,光而不耀。直而不弯,做任何事,对就是对,错就是错,要正直不阿,错了就要敢于承认错误,不要转弯抹角地推客观;光而不亮,我们做事要光明正大,这个光不耀眼,不要使别人看不惯、很讨厌,要使别人看到很喜欢。

第四十五课 知 美

        天下皆知美为美,斯恶已。皆知善为善,斯不善已。故有无相生,难易相成,长短相较,高下相倾,音声相和,前后相随。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,行不言之教。万物作而不辞,生而不有,为而不恃,功成而弗居,夫唯弗居,是以不去。

        一、知美知善,适得其反

        天下皆知美为美,斯恶已。大家都知道美,突然有人做了一件好事,感到希奇,大家都赞美它,说明这时恶习已太重,对恶习已见惯不惊了,突然出现一件好事,所以大家都感到惊奇。

        皆知善为善,斯不善已。大家都知道什么是善,有人做了一件善事,大家都看在眼里,记在心里,夸在嘴里,这说明早已没有善了,由于大家都不做善事了,突然发现了一件善事,都很高兴。

        二、万物之间是矛盾互存

        故有无相生,难易相成,所以有无是相互产生的,有离不开无,无中生有,有是由无产生出来的;有不能产生无,只能弃有归无,把有形、有数的东西抛弃或破坏了,就回归于无了。难易是互相成立的,有易就有难,易积累多了,就变成难了,把容易的事做完了,那么难题也就解决了。

        长短相较,高下相倾,长短是比较出来的,没有比较就没有长短。你说一万里路长吗?对成百、上千里路来讲,它是最长的,但对几万、几十万里路来讲,它又是最短的,所以没有比较就不能说它是长或是短;高下是在倾斜中产生的,例如电线杆,立正了上端最高,倾斜后上端就低了,再倾斜再低,以至于到零或负数。

        音声相和,前后相随。音声是互相交融的,我们说话、唱歌,都是把音和声融合在一起的;前后是互相跟随在一起的,而且也是互相转换的,例如你在前面走,我在后面跟,如果向后转走,我又在前面,你又变成后面了。

        三、圣人对待矛盾的办法

       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,行不言之教。是以圣人以无为来处理一切事情,根据事物矛盾的发展,顺其自然来处理,事事皆成功;以身体力行来教人,身教重于言教,要求别人做到的事,自己必须首先做到,做个榜样给别人看。

        万物作而不辞,生而不有,为万物生长而不辞辛劳,帮助万事万物生长繁荣,而不去破坏它们。万物生长了,功劳不归自己所有。

        为而不恃,功成而弗居,做了而不自恃,为万物生长做了很多工作,绝不要自以为了不起;成功了而不自居,别人有困难,无法克服的时候,你帮他克服了困难,大功告成了,绝不要居功骄傲。

        夫唯弗居,是以不去。唯一的是不居功,虽然为万物生长立下了汗马功劳,但功劳不归自己所有,这样就不会骄傲,始终保持谦虚谨慎,那么你得到的东西就不会失去。

老子道德经新译第1-9课

老子道德经新译第10-18课

老子道德经新译第19-27课

老子道德经新译第28-36课

老子道德经新译第46-54课

老子道德经新译第55-63课

老子道德经新译第64-72课

老子道德经新译第73-81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