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三课 绝 圣

【原文】

绝圣弃智,

民利百倍。

绝仁弃义,

民复孝慈。

绝巧弃利,

盗贼无有。

此三者,

以为文不足,

故令有所属。

见素抱朴,

少私寡欲。

【意解】

绝对圣人抛弃一切害人的知识,

人民百倍有利。

绝对仁慈的人抛弃义气,

人民就恢复了孝敬和慈善。

有绝技的人抛弃个人利益,

盗贼就不存在了。

这三种人,

文化程度都不高,

他们每种人都各有专长。

他们的素质都很纯朴,

私心少欲望也不多。

第七十四课 自 然

【原文】

希言自然。

故飘风不终朝,

骤雨不终日,

孰为此者,

天地。

天地尚不能久,

而况於人乎。

故从事於道者,

道者同於道,

德者同於德,

失者同於失。

同於道者,

道亦乐得之。

同於德者,

德亦乐得之。

同於失者,

失亦乐得之。

信不足焉,

有不信焉。

【意解】

多做事少说话这是符合自然的。

所以大风吹不到一上午,

暴雨下不到一整天,

谁干的这事,

天和地。

天地就不能持久,

何况于人呢。

所以修道的人,

修道的人跟修道的人谈得来,

德行好的人与德行好的人在一起,

失败的人同情于失败者。

同道的人,

都能享受道的快乐。

品德相同的人,

谈德也高兴。

都是失败者在一起,

对失败也感到高兴。

互相不相信,

彼此信不过。

第七十五课 易 知

【原文】

吾言甚易知,

甚易行。

天下莫能知,

莫能行。

言有宗,

事有君。

夫唯无知,

是以不我知。

知我者稀,

则我者贵。

是以圣人被褐怀玉。

【意解】

我说的话很容易明白,

也做得到。

天下的人没有不知道的,

没有做不到的。

说话要有主次,

做事要有主见。

唯一不知道的,

就是没有自知之明。

知道我的人越少,

对我来说是很宝贵的,

所以圣人表面平常内心很美。

第七十六课 大 怨

【原文】

和大怨,

必有余怨,

安可以为善。

是以圣人执左契,

而不责於人。

有德司契,

无德司彻。

天道无亲,

常与善人。

【意解】

总和所有的大怨,

必然产生余怨,

这样就无心作善事。

所以圣人不要求偿还,

并不为难于负债的人。

有德的人把契约给与别人,

没有德的人就要彻底索取。

天道是不认人的,

它经常给与善良的人。

第七十七课 得 一

【原文】

昔之得一者,

天得一以清,

地得一以宁,

神得一以灵,

谷得一以盈,

万物得一以生,

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。

其致之,

天无以清将恐裂,

地无以宁将恐发,

神无以灵将恐歇,

谷无以盈将恐竭,

万物无以生将恐灭,

侯王无以高贵将恐蹶。

故贵以贱为本,

高以下为基。

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,

此其以贱为本耶。

非乎?

故致数舆无舆,

不欲琭琭如玉,

珞珞如石。

【意解】

过去有得一的传说,

天得一就清静,

地得一便宁静,

神得一就灵验,

谷得一有多余,

万事万物得一就可以生长,

侯王得一天下人民就归顺。

相反,

天不清静将开裂,

地不宁静将会发抖,

神不灵验一切将停歇,

谷没有剩余将会枯竭,

万物都不生长将要消灭,

侯王若无贵贱将会崩蹶。

所以贵是从贱开始的,

高是以低为基础。

所以侯王称自己为孤寡不谷,

这就是以贱作为根本。

不对吗?

所以给数舆你而不受,

不想绿色的玉,

五彩之石。

第七十八课 道 废

【原文】

大道废,

有仁义。

智慧出,

有大伪。

六亲不和,

有孝慈。

国家昏乱,

有忠臣。

【意解】

大道荒废,

只有讲讲仁义。

知识太突出,

大家都虚伪。

六亲不和睦,

出现孝顺和慈爱。

国家昏暗混乱,

就出现忠臣。

第七十九课 知 人

【原文】

知人者智,

自知者明,

胜人者有力,

自胜者强,

知足者富,

强行者有志,

不失其所者久,

死而不亡者寿。

【意解】

知道别人的人是有智慧的人,

自己知道自己的人是明白人,

胜过别人的人只是有力的人,

自己战胜自己才是强有力的人,

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的,

强迫行事的人是有志向的,

长期不失职的人,

人死魂在的人称为寿。

第八十课 虚 极

【原文】

致虚极,

守静笃。

万物并作,

吾以观其复。

凡物芸芸,

各复归其根,

归根曰静,

是谓复命。

复命曰常,

知常曰明。

不知常妄作,

凶。

知常容,

容乃公,

公乃王,

王乃天,

天乃道,

道乃久,

没身不殆。

【意解】

虚静至极,

静要守到底。

各种景象都会产生,

我将反复的观察。

任何一种景象的生存,

最后返回其本源,

归根到底为静,

这就叫做复命。

恢复到本命就叫常,

知道常的叫明点。

不知道常那是妄想,

必然凶多。

知常就能容纳一切,

能容纳就能做到大公无私,

大公无私的就能当侯王,

侯王就可以上天,

在天上修道,

得道就可以长久,

终生不死。

第八十一课 载 营

【原文】

载营魄抱一,

能无离乎。

专气致柔,

能婴儿乎。

涤除玄览,

能无疵乎。

爱民治国,

能无以知乎。

天门开阖,

能为雌乎。

明白四达,

能无以为乎。

生之,

畜之,

生而不有,

为而不恃,

长而不宰,

是谓玄德。

【意解】

载魂魄合一,

能不离开吗?

专门炼气要柔弱,

能像婴儿那样吗?

消除一些空想,

哪能不痴呆呢?

治理国家必须爱护人民,

这些道理能不知道吗?

天门大开,

有雌性出现吗?

明白这个道理,

哪有不照这样做的呢?

新生的,

原有的,

新生的没有,

做了不自恃,

成长了不自傲,

这叫做玄虚之德。

李聃道德经意解第1-9课

李聃道德经意解第10-18课

李聃道德经意解第19-27课

李聃道德经意解第28-36课

李聃道德经意解第37-45课

李聃道德经意解第46-54课

李聃道德经意解第55-63课

李聃道德经意解第64-72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