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七课 为 大
【原文】
大“道”汜兮其可。 万物恃之生而不辞, 功成不名有,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。 常无欲, 可名於小矣。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, 可名为大矣。 以其终不自为大, 能成其大。 |
【意解】
大“道”如汜水那样长流可以吗? 万物靠它生长而不推辞, 成功后而名不归己有, 依靠它滋养万物而自己却不为主。 经常不存在私欲, 可是对名誉看得很轻。 万物都来归顺而不愿意当主人, 可是名声太大了。 他始终不自高自大, 所以能够成为最伟大的。 |
---|
第三十八课 不 立
【原文】
企者不立。 跨者不行。 自见者不明, 自是者不彰, 自伐者无功, 自矜者不长。 其在“道”也。 曰余食赘行, 物或恶之, 故有“道”者不处。 |
【意解】
脚跛了站不起来, 跨跃的不算走路。 自认为不错这是不明智的, 自以为是的实际是糊涂, 自己砍伐的没有功, 自矜的不会长久。 主要在于大道。 这叫做吃多了难行走, 这种东西很厌恶, 所以有道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。 |
---|
第三十九课 为 之
【原文】
将欲取天下而为之, 吾见其不得已。 天下神器, 不可为也。 为者败之, 执者失之。 故物或行或随, 或戏或吹, 或强或羸, 或挫或隳。 是以圣人去甚, 去奢, 去泰。 |
【意解】
想打仗来夺取天下, 我看那是不行的。 天下的意愿, 是不可违背的。 违背了就要失败, 固执的人就会失去它。 所以任何一件事情的取舍, 或游戏或吹风, 或争强或斗胜, 或失败或隳落。 所以圣人去掉过头的, 去掉奢侈的, 去掉多余的。 |
---|
第四十课 抱 一
【原文】
曲则全, 枉则直, 洼则盈, 敝则新, 少则得, 多则惑。 是以圣人抱一, 为天下式。 不自见故明, 不自是故彰, 不自伐故有功, 不自矜故长。 夫唯不争,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。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, 岂虚言哉, 诚全而归之。 |
【意解】
曲线就能还原, 有枉就能画直线, 洼地水就能装满, 不用旧的就只能用新的, 少就可以自己获得, 多了反而迷惑了。 所以圣人只取其一, 作为天下人学习的模式。 不自己夸自己的是明白人, 不自以为是的是聪明人, 别人要你做的事所以有功, 不自命不凡的故能当首长。 唯一的是不与人争斗。 所以天下人没有能战胜他的。 古人所说的曲则全的人, 这不是假话, 全都是真的。 |
---|
第四十一课 无 事
【原文】
为无为, 事无事, 味无味, 大小多少, 报怨以德。 图难於其易, 为大於其细。 天下难事, 必作於易。 天下大事, 必作於细。 是以圣人。 终不为大, 故能成其大。 夫轻诺必寡信。 多易必多难。 是以圣人犹难之, 故终无难矣。 |
【意解】
一切行为都要无为, 作任何事都要无事, 吃任何东西都不要去知其味, 不要去管它大或小多或少, 全都应该以德去报答。 推掉困难贪图容易, 只作大事不愿作小事。 但天下困难之事, 必须从容易的做起。 天下的大事业, 必须从小事做起。 所以圣人, 始终不做大事, 所以能够做成大事。 对随便许诺的人不可轻信, 把事情看得太容易了做起来必然困难多。 所以圣人把困难看得更多, 终究困难不多。 |
---|
第四十二课 不 知
【原文】
知之不知, 上。 不知知之, 病。 夫唯病病, 是以不病。 圣人不病, 以其病病, 是以不病。 |
【意解】
知道的并不说自己知道, 这是最好的。 自己不知道硬说知道, 这实际是病。 唯一的是知道这是一种病, 所以他就不会犯这种病。 圣人之所以没有这种病, 是因为他知道这是一种病, 所以才不病。 |
---|
第四十三课 易 持
【原文】
其安易持, 其未兆易谋, 其脆易泮, 其微易散, 为之於未有, 治之於未乱。 合抱之木, 生於毫末。 九层之台, 起於累土。 千里之行, 始於足下。 为者败之, 执者失之。 是以圣人。 无为故无败, 无执故无失。 民之从事, 常於几成而败之, 慎终如始, 则无败事。 是以圣人欲不欲, 不贵难得之货。 学不学, 复众人之所过, 以辅万物之自然, 而不敢为。 |
【意解】
在平安时期容易保持, 事情未发生之前易于谋划, 脆弱的东西容易摔坏, 微小的东西容易散失, 在出事之前就要预计到它的发展, 未乱之前就要着手治理。 合抱的大树, 都是从很小的树苗生长起来的。 九层高台, 是由泥土堆成的。 行走千里, 都是一步一步地走到的。 不按这个做的就要失败, 固执的也会失去机会。 所以圣人, 不勉强作任何事情,所以不会失败, 对任何事物都不固执,故无任何损失。 人民所从事的事业, 经常是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失败的, 在结束时也要和开始时那样慎重处之, 这样就不会失败了。 所以圣人的欲望就是不欲, 不看重难于得到的物品。 学是从不学开始的, 恢复大家的全部过失, 辅助万物自然成长, 功劳不为自己所有。 |
---|
第四十四课 其 政
【原文】
其政闷闷, 其民淳淳, 其政察察, 其民缺缺。 祸兮福所倚, 福兮祸所伏。 孰知其极, 其无正。 正复为奇, 善复为恶。 人之迷, 其日固久。 是以圣人。 方而不割, 廉而不刿, 直而不肆, 光而不耀。 |
【意解】
掌权的闷闷不乐, 人民喝得酩酊大醉 , 当政的不断检查 , 但人民始终不断缺席。 坏事中也包含了好事 , 好事中也包含着坏事。 谁知道它的终极呢, 没有正确的答案。 正过头就为奇, 善过头就变为恶。 人民之所以迷惑, 已经是很久了。 所以圣人, 方寸不乱, 便宜无好货, 直而不弯, 光而不亮。 |
---|
第四十五课 知 美
【原文】
天下皆知美为美, 斯恶已。 皆知善为善, 斯不善已。 故有无相生, 难易相成, 长短相较, 高下相倾, 音声相和, 前后相随。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, 行不言之教。 万物作而不辞, 生而不有, 为而不恃, 功成而弗居, 夫唯弗居, 是以不去。 |
【意解】
大家都知道美, 这时恶习已太重。 大家都知道什么是善, 早已没有善了。 所以有无是相互产生的, 难易是互相成立的, 长短是比较出来的, 高下是在倾斜中产生的, 音声是互相交融的, 前后是互相跟随的。 所以圣人以无为来处理一切事情, 以身体力行来教人。 为万物生长而不辞辛劳, 万物生长了不归为己有, 作了而不自恃, 成功了而不自居, 唯一的是不居功, 所以就不会失去。 |
---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