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课 为 道
为学者日益,为道者日损。损之又损,以至於无为,无为而无不为。取天下,常以无事,及其有事,不足以取天下。
一、为学者
为学者日益,做学问的人,科学知识应日益增长,学得越多越好,多多益善。因为人道知识有共性,它是通过大脑思维来产生,所以你想的办法越多,解决的问题也越多,对社会贡献就越大。
二、为道者
为道者日损。修道修德的人,一是修身,身体是靠大脑指挥,所以修身是靠大脑思维的方法。二是修心,修心的关键是靠信息,所以修练的知识越少越好。
损之又损,以至於无为,无为而无不为。修心时,大脑思维的修练知识,只少了不行,还要少。少到什么程度呢?以至于没有最好。修心时,开始什么都不会,因为大脑不思维了嘛!慢慢习惯于信息指挥,修到后来什么都会。
三、以无事取天下
取天下,常以无事,及其有事,不足以取天下。要想取得天下,不要经常想到打仗。经常想打仗,必须搞扩军备战,就不会治理国家。一是不能得天下,打仗,战败了就会失天下;二是战胜了,可暂时得到天下,不去治理也会很快失去的。
第十一课 天 道
不出户以知天下,不窥牖以见天道。其出弥远,其知弥少。是以圣人不行而知,不见而名,不为而成。
一、修天道,知天下
不出户以知天下,不窥牖以见天道。不出门就可以知道天下的事情,如我们现在发射的空间站,它是越过大气层,脱离了地球,在恒星(太阳)系的天空里,绕地球旋转,那么地球上发生的事情它都知道。在空间站,还可以看到太阳系以外的恒星系,那就是太空即银河系的情况。修到天道,就可以知道天下的事情,不需要通过窗户就可看见大道。
二、人道见多识广
其出弥远,其知弥少。为了实现见多识广,只好云游天下,这样就看得多,生活知识广。但对道德来讲,它是修出来的,不是靠走出来的,所以走是走不出来道德的。当你越走越远的时候,对道德的知识,知道得越来越少。
三、道德修好了的人,圣人
是以圣人不行而知,不见而名,不为而成。道德修得好的人就叫圣人,所以圣人不需要走出去就可知道一切,勿须看到那个物体就叫得出它的名字来,勿须动手去干那件事就会获得成功。
第十二课 治 国
古之善,为道者。非以明民,将以愚之。民之难治,以其智多。故以知治国,国之贼。不以知治国,国之福。知此两者,亦其式,常知其式,是谓玄德。玄德深矣远矣。与物反矣!然后乃至大顺。
一、古时善治国者
古之善,为道者。古时候善于治国者,都是修道修德的人。黄巢时期,人在树上巢居,后来下地,钻山洞穴居,这都是毒蛇猛兽出没的地方,如果你没有能力就无法生存。
非以明民,将以愚之。治国并不看人民智慧的多少,不能说人民知识水平高,这个国家就治得好。例如,有些国家,人民的知识水平很高,但国家问题多得很,也没有治好。治国的关键,是将人民的愚昧解开。有的人认为:没有知识的人才愚昧,有知识的人就不愚昧。非也,有知识的和无知识的人中,都有愚昧的,如书呆子,除了死读书之外,什么都不会了。如果使所有愚昧的人都不愚昧了,这个国家就好治了。
民之难治,以其智多。人民之所以难于治理,以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的多。人人都想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别人,都要别人听自己的话,却不愿听别人的话,所以就难于治理。
二、治国之道
1、故以知治国,国之贼。故以自己的知识治理国家,即以个人说了算,过去的皇帝说话就是圣旨,不管正确或错误,都必须执行,否则,就诛九族。个人的知识总是有限的,治得国家盗贼四起,这就说明了,按个人意志是治不好国家的。
2、不以知治国,国之福。不以自己的知识而是按人民的意志治国,这样上下一条心,就没有办不到事,也没有不可治理的事,则国家必然幸福昌盛。
三、正反模式不忘
知此两者,亦其式,常知其式,是谓玄德。懂得这两种治国之道,心里就有了个好的和坏的模式,经常用好的这个模式治理国家,这就叫做玄德。
四、玄德之君,国乃大顺
玄德深矣远矣。玄德就是对人民情感深,对国家前途看得远!如果你对人民没有感情,人民的意见就听不进,必然走以知治国这条路;你对人民有感情,就能采纳人民的意见,按人民的意志治国,必然走不以知治国这条路。
与物反矣!然后乃至大顺。看到了与万物对应的另一面!对万事万物不但要看到它的正面,还必须看到它的反面,这样看问题就全面了,处事能力就强了,那么治理国家就极其顺利。
第十三课 可 得
知者不言,言者不知。塞其悦,闭其门,挫其锐,解其分,和其光,同其尘,是谓玄同。故不可得而青,不可得而疎,不可得而利,不可得而害,不可得而贵,不可得而贱。故为天下贵。
一、道德不是吹出来的
知者不言,言者不知。真正有知识的人并不夸耀,具有高尚道德的人,并不吹嘘自己的道德水平高,这才是德高望重的人;爱夸耀的人,实际没有多少知识,经常吹嘘自己道德水平高的人,这实际上是没有多少德的人。
二、修玄同之法
塞其悦,闭其门,挫其锐,把各关窍塞住,关闭进出气门,即塞住四万八千个关窍,关闭八十一个气门,为什么呢?因为练精化气,把精化成了真气,就容易外泄,关闭了不让精气神外放。
解其分,和其光,同其尘,是谓玄同。把分散的光集中起来,开始是分散的亮点,然后把各亮点慢慢地集中,就形成了强大的光柱,在光柱里,好像有灰尘混在一起,这就叫做玄同。
三、修道必修德
故不可得而青,不可得而疎,固然青色的光是不容易得到的,稀疏的光得之也不容易,凡物都有光,各物的光色不一样,人体七色光谱照身上。
不可得而利,不可得而害,得到了也不要太高兴,太高兴就产生骄傲情绪,一骄傲就会得而复失。没有得到也不要害怕,虚心按《道德经》要求做,自然能迎头赶上。
不可得而贵,不可得而贱。故为天下贵。得到了要珍惜它,得之不易,不能随便浪费。没有得到的人也不要轻视他,应该耐心地帮助他不断地提高,所以才为天下人所珍贵。
第十四课 尚 贤
不尚贤,使民不争。不贵难得之物,使民少为盗。不见可如,使民心不散。是以圣人之治,虚其心,实其腹,弱其志,强其骨。常使民无知可欲,使夫知者勿为也。无不为,则无不治。
一、大道三不
1、不尚贤,使民不争。不专门注重贤德的人,人民就不会你争我夺。如果大家都去注重贤德的人,也注重访贤、装贤、造贤、假冒贤德的人,大家就会争斗不休。
2、不贵难得之物,使民少为盗。不看重难于得到的物品,则民间盗贼就会减少。如铁器时代,铁是很难得的稀有贵重之物,大家都想得到它,看重它,如果得不到就去抢、去偷。如今铁生产多了,大家都不看重它,满地皆是,谁还去偷呢?要求你去拣废钢铁,别人还得拿钱请你,你还不愿意。
3、不见可如,使民心不散。不看见心里所想又得不到的东西,人们的思想就不会分散。有的人电影看多了,高消费、高享受自己条件又不够,但总想去试试,怎么办呢?所以整天都在想方设法,去借钱,借不到就偷,偷不到就抢,走上犯罪的道路。
二、圣人之治
是以圣人之治:所以圣人治理的方法是:
虚其心,实其腹,心要虚静,即心要守静,不要时东时西,到处乱窜;腹要充实,即丹田气要足,有的说我经常都想到气沉丹田,这是不对的,要自然地丹田气足,该足则足,不应超出,不要有为地去足,如象皮球过饱和气足,只有爆破才满足。
弱其志,强其骨。追求要很少,大脑不要胡思乱想,专门想那些得不到的东西,就增加了负担,不追求负担就没有。坚强其筋骨,这样身体自然就坚强有力。
三、没有做不到的事
常使民无知可欲,使夫知者勿为也。常使人们去掉那些达不到的欲望,即得不到的东西,不要去想它,想而无用,反有害。使无知的人,也不要去做。
无不为,则无不治。只要按上面这些要求做到了,最后没有做不到的事,也没有不可治理的事。
第十五课 五 色
五色,令人目盲。五音,令人耳聋。五味,令人口爽。驰骋畋猎,令人心发狂。难得之物,令人行妨。是以圣人。为腹不为目,故去彼取此。
一、五行、五位伴五色
1、五色,令人目盲。五色祥光,红、橙、黄、绿、青、蓝、紫七色光,除青、橙难得外,五色可得。五色是伴随着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,及东、南、西、北、中五位的相互关系而产生的。西方庚辛金。金属五行,西属五位,产生的紫光属五色,红、绿、黄、蓝、紫,五色光看来使人眼花缭乱。
2、五音,令人耳聋。各种音响,震耳欲聋。这里的五音是不是讲的宫、商、角、徵、羽五音呢?不是,而是讲的声、光、调、音、神五音,综合五音信息自分明。东方甲乙木,木属五行,东属五位,植物一片绿,产生的绿光。
3、五味,令人口爽。各种味道,吃起来很爽口。这里讲的不是酸、甜、苦、麻、辣五味,而是凡物皆有味,各种味道皆有异。北方壬癸水,水属五行,北属五位,水养万物长,产生的蓝光。
4、驰骋畋猎,令人心发狂。在野外奔驰狩猎,活蹦乱跳的动物,当场毙命,心里有点疯狂之感。南方丙丁火,驰骋火旺,火属五行,南属五位,红光红似火,产生的红光。
5、难得之物,令人行妨。贵重的东西,人人都想得到,得不到就偷、就抢,使人防不胜防。中央戊己土,难得土长,土属五行,中属五位,杏黄旗中央,产生的黄光。
二、圣人实腹空目
是以圣人。为腹不为目,故去彼取此。所以圣贤之人,首先是充实自己的腹,即丹田气要足,而不是为了想看见什么,故去掉后者,采用前者。
第十六课 无 为
道常无为,而无以为。侯王若能守之,万物将自化,化而勿作。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,镇之以无名之朴。夫亦将无欲,不如以静,天下将自定。
一、道常无为而无不为
道常无为,而无以为。道平时是不干预任何事情的,天、地、阴、阳各界,各管各的,互不干扰,否则就会搞乱。如果需要道来干预的事,就没有做不到的事。
二、侯王守静,物自化
侯王若能守之,万物将自化,化而勿作。侯王如果能保持守静,即修道修德,不去破坏自然环境,万物就将自然进化,自然进化,而无任何外界干预,那么万物就将自然繁殖生长,欣欣向荣。
三、老子命名:无名之朴
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,镇之以无名之朴。我将给万物自然生长繁荣的景象,命名为:无名之朴。无名就是道,也就是道之自然。无名之朴这名称的意思是什么呢?
夫亦将无欲,不如以静,天下将自定。要达到道之自然,还是要去掉私心和欲望,不勾心斗角,修道修德才能守静。侯王带领老百姓都来守静,这样天下将自然稳定。
第十七课 不 肖
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。夫唯大,故谓不肖。若肖,久矣其细也乎。我有三宝,持而保之:一曰慈,二曰俭,三曰不敢为天下先。慈故能勇,俭故能广,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。今舍慈且勇,舍俭且广,舍后且先,死矣。夫慈以战则胜,以守则固。天将救之,以慈卫之。
一、道大了好不好
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。天下的人都说我道大了不好,为什么?你那大的道为何不给些我呢!不满足我的要求呢!所以不好嘛。如果要救命时,你的道越大越好。
夫唯大,故谓不肖。我就是大了一点嘛!所以大家都说我不好,道德是靠自己苦修出来的,不是别人给的。
若肖,久矣其细也乎。若大家都说好,唯一的办法,是陪大家一起玩,一齐打牌、钓鱼、跳舞,不修道修德了,久而久之也变得和大家一样了,没有道了。
二、修道修德的三宝
我有三宝,持而保之:我有三件宝贝,经常保存着,这是修道修德的人必须具备的,时时刻刻都不能忘记。
一曰慈,二曰俭,三曰不敢为天下先。一是叫慈,二是叫俭,三是叫不敢与天下的人争先。
三、按三宝做,受益非浅
慈故能勇,俭故能广,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。慈善就能勇于挑重担,有的人不愿干重活、脏活,你对人慈善,就敢于去承担这些重活、脏活、累活。俭朴就能集思广益,工作、生活俭朴的人,才看得见别人的长处,就能吸收别人的优点,把它集中起来,推广出去,大家受益。不与天下的人争先,故能当首长,有利的事情都让给别人,人人都看在眼里,记在心里,遇到推荐领导时,大家都说你品德高尚,所以你就能当上长官了。
四、不按三宝做,大祸就临头
今舍慈且勇,舍俭且广,舍后且先,死矣。如果没有慈就只有勇敢,遇到坏事你也勇敢地去做,结果害人更多。没有俭就只能广种薄收,你广做好事,遇到恶人你也帮助他,结果害的人更多,助纣为虐。不愿居其后就只好抢先,大家都争先,最后只好争得头破血流,结果是自取灭亡。
五、为人慈善,天救之
夫慈以战则胜,以守则固。如果为人慈善,在战场上必定打胜仗,你对士兵慈善,打起仗来,士兵就为你出力、卖命,打胜仗。守城时则很稳固,你对市民慈善,军民一条心,守城稳固又放心。
天将救之,以慈卫之。遇到厄难时,上天将救助于你,以慈爱之心保护你。是福不是祸,是祸躲不过,但你为人慈善,按三宝的要求来做,是祸也躲得过。
第十八课 畏 死
民不畏死,奈何以死惧之!若使民常畏死,而为奇者。吾得执而诛之,孰敢?常有司杀者,杀。夫代司杀者,杀。是谓代大匠斫。夫代大匠斫,希有不伤双手矣。
一、畏不畏死
民不畏死,奈何以死惧之!人民挨饥受饿,到了临死关头,对死都不怕了,为什么要用死去恐吓呢!那是吓不倒的。
若使民常畏死,而为奇者。吾得执而诛之,孰敢?如果你使人民经常处于怕死的状态中,如殷纣王朝时期,纣王施暴政,人民处于怕死的状态中,那纣王就是一个奇怪之物。象这样的奇怪之物,我将把他捉来杀了,敢不敢呢?为民除害,好得很!
二、司不司杀
常有司杀者,杀。常有叫别人去杀人的人,本来他想要杀某某人,但自己不愿动手去杀,找杀手去杀,他躲在幕后指挥,这样的人应该杀掉。
夫代司杀者,杀。叫你杀人,你就去杀人的人,自己不加思索,这人该不该杀,你就去杀了,这样的人也应该杀掉。
是谓代大匠斫。夫代大匠斫,希有不伤双手矣。代司杀者就叫作代大工匠斫树。代替大工匠斫树的人,很少有不伤其手的。所以你代替别人去杀人,哪有不该杀的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