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六课 柔 弱
【原文】
人之生也柔弱, 其死也坚强。 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, 其死也枯槁。 故坚强者死之徒, 柔弱者生之徒。 是以兵强则不胜, 木强则器。 强大处下, 柔弱处上。 |
【意解】
人生下来就是柔弱的, 死后就变得非常坚硬。 万物草木生长时很柔脆, 死后就变成枯黄。 所以坚强的就是要死亡的, 柔弱的就是生长的。 所以兵强的打败仗, 木强则作器皿。 强大的走下坡路, 柔弱的走上坡路。 |
---|
第四十七课 於 水
【原文】
天下莫柔弱於水, 而攻坚强者, 莫之能胜。 其无以易之, 弱之胜强, 柔之胜刚。 天下莫不知, 莫能行。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后, 是谓社稷王。 受国不强, 是为天下主。 正言若反。 |
【意解】
天下最柔弱的莫过于水, 用它去攻击最坚强的, 没有不胜的。 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代替它, 弱的能战胜强的, 柔能克刚。 天下的人都知道, 但都做不到。 所以圣人说受国家委托之后, 他就是社稷之王。 委托的国家不强, 他就是天下之主。 正确的话实际上是错误的。 |
---|
第四十八课 至 柔
【原文】
天下之至柔, 驰骋天下之至坚。 出於无有, 入於无间。 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, 不言之教, 无为之益, 天下希及之。 |
【意解】
天下最柔的东西, 可以在坚硬的东西中间奔驰。 出去的时候看不见, 进来的时候又摸不着。 我之所以知道无为的益处, 不是言语的教育, 无为的裨益, 这是天下很少见的。 |
---|
第四十九课 含 德
【原文】
含德之厚, 比於赤子。 蜂虿虺蛇不螯, 猛兽不据, 攫鸟不搏, 骨弱筋柔而不固。 未知牝牡之合而不作, 精之至。 终日号而不嗄, 和之至。 知和曰常, 知常曰明, 益生曰祥, 心使气曰强。 物壮则老, 谓之不道, 不道早已。 |
【意解】
包含的德很厚, 好像赤子一样。 蜂虿虺蛇都不能伤害他, 猛兽也不怕, 攫鸟也无可奈何, 筋骨柔弱而不固定。 如果牝牡不相配合就不会产生, 这是精华所在。 整天号叫而不说话, 这是和平的标志。 知道和平的叫做常, 知道常识的才算是明白人, 有益于生存的叫吉祥, 心里发出气体的叫坚强。 任何物体壮大后就要衰老, 这就是不道, 这种不道早已存在。 |
---|
第五十课 歙 之
【原文】
将欲歙之, 必固张之。 将欲弱之, 必固强之。 将欲废之, 必固兴之。 将欲夺之, 必固与之。 是谓微明。 柔弱胜刚强, 鱼不可脱于渊,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。 |
【意解】
在吸气之前, 必须加强肺部张力。 要把自己变成弱者, 必须做到坚强有力。 要废弃的东西, 必须先使它很兴盛。 想要获得那种东西, 必须先将自己的心给与它, 这就叫做微明。 柔弱的要战胜刚强, 鱼不能脱离水, 国家的武器不能拿来向人民示威。 |
---|
第五十一课 大 成
【原文】
大成若缺, 其用不弊。 大象若冲, 其用不穷。 大直若屈, 大巧若拙, 大辩若讷。 躁胜寒, 静胜热, 清静为天下正。 |
【意解】
如果把大成开个口, 用时就不用作弊。 把大象冲开了, 用时就无穷无尽。 这就好像使最直的东西屈服, 最精巧的东西变得很笨拙, 把大辩论变成了呐喊。 急躁胜过冷静, 清静胜过闹热, 所以清静就能使天下人走上正道。 |
---|
第五十二课 佳 兵
【原文】
夫佳兵者, 不祥之器。 物或恶之, 故有道者不处。 君子居则贵左, 用兵则贵右。 兵者, 不祥之器。 非君子之器, 不得已而用之, 恬淡为上。 胜而不美, 而美者, 是乐杀人。 夫乐杀人, 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。 吉事尚左, 凶事尚右。 偏将军居左, 上将军居右。 言以丧礼处之。 杀人之众, 以悲哀泣之。 战胜, 以丧礼处之。 |
【意解】
最好的军队, 是不吉祥的东西。 任何东西都厌恶它, 所以修道的人是不取的。 君子之位贵在于左, 武将的位置则在右。 当兵的, 是不吉祥的人。 不是当君子的材料, 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使用它。 看淡一些为好。 打了胜仗也不是美事, 它的美, 就是乐于杀人。 对于乐于杀人的人, 他是不可能取得天下的。 吉利的事在左, 凶杀之事在右。 偏将军位于左边, 上将军位于右边。 是说用丧礼来对待他。 杀人太多, 用悲哀来祭奠他。 打了胜仗, 就用丧礼来处理。 |
---|
第五十三课 大 国
【原文】
大国者下流。 天下之牝, 天下之交, 牝常以静胜牡, 以静为下。 故大国以下小国, 则取小国。 小国以下大国, 则取大国。 故或下以取, 或下而取。 大国不过欲兼畜人, 小国不过欲人事人。 夫两者, 各得其所欲, 大者宜为下。 |
【意解】
大国处于下流。 天下的雄性, 与天下的雌性相交配, 牝经常以静胜牡, 以清静作为低下。 故大国占领小国, 就可取得小国。 小国服从大国, 就可得利于大国。 所以处下就可以取得, 或者在下面也可以获益。 大国不过兼并后想把人当成奴隶, 小国不过想把人当作人来看待。 这两者, 各自都能使自己欲望得到满足, 大国处下最好。 |
---|
第五十四课 不 武
【原文】
善为士者不武, 善战者不怒, 善胜敌者不与, 善用人者为之下。 是谓不争之德, 是谓用人之力, 是谓配天古之极。 |
【意解】
善于当士兵的不尚武, 善于打仗的不乱杀, 善于战胜敌人的不给以正面冲突, 善于用人的会处下。 这就叫不争之德, 也是用人得当, 这就叫做天人配合适宜。 |
---|